星期三, 七月 26, 2006

西藏的第一渔村(the village that can fish for life in the Tibetans)

西藏是一个符号,也是一种梦想。对me来讲这个符号相当抽象,好像就是喇嘛之类的经由政治教育晓得的一些东西;稍微大些看了一些文革以及建国初期的书和文章,留下印象的是少数民族以及叛乱(对共产党政权的反抗);等到读大学的时候,西藏又变成了一个梦境,世外桃源式的美好,以此来替代日益毁坏的家乡牧歌。这些印象和感觉都是支离破碎的,两位歌手郑钧和韩红把它们更加美化为梦境,一直牵扯着me的神经。

等到青藏铁路建成并大力宣传的时候,me已经使用互联网近十年了。藉由网络,看了不少新闻,也看了不少评论,但对西藏事务的具体触摸仍是空空如也。一直到前两天从verycd上下载了走进中国制作的西藏系列节目,me似乎知道了些具体的西藏。

鱼是西藏宗教中的圣物,一般信徒是不能也不会去食用的。但有个村子确实例外,原因很简单,他们无法靠耕植或放牧谋生,唯一的资源就是旁边流过的拉萨河,于是只好靠水吃水。宗教原来也可以如此人性化。至于敬送藏王仙女换取捕鱼权的传说故事则应该仅仅是藉口和自我的心里安慰。

劳作的模式和工具都非常原始,牛皮船、土墙、瓦罐都是很好的注脚。看到手工劳作的方式让me想起了儿时的印象,中原地区的部分边远山区农村和西藏这个渔村相比应该是处于同一水平线的:手工劳作、工具简单、没有任何现代工业文明的色彩。但现在,中原地区的农村那种原始的劳作方式已经逐渐被现代化所替代,两相对比,me不寒而栗,终于明白了网络上叫嚣西藏文明或神秘会因青藏铁路而消亡并非杞人忧天。

在介绍渔村向拉萨的鱼贩子交易时有画面展示了渔村人建的两间房屋,me分明看到了两行汉字:“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人有责”。没错,确实应该人人有责!


Technorati Tags: , , , , ,

星期五, 七月 14, 2006

【转载】关于Google,关于baidu

关于google,全世界的任何时刻,都有许多种文字在叙述。试图分析他,感受他,学习他,超过他……。关于baidu,中国这个最大的搜索器,又总会和google联系在一起。所以,将两者放在一起时,总会有很多有趣的话题,说也说不完。

如果你一直关注google,或是研究一下他的发展历史。会发现其实google的理念还是有变化,文化也变了。例如,从专著于一,到专著于新;从显示年轻人的冲动到学会中年人的妥协。当然,也有一些东西没有变,例如依然专著于技术。

baidu的理念和文化也变了,甚至主业务都变了。从原来为sina、网易等门户网站提供后台技术,到现在推崇“新门户主义”,baidu可谓女大十八变,大变而特变。

从中国市场的宏观角度来看,此消彼长。Google退避三舍,baidu则迎面而上。还是变了。

民族情结相当严重的我,按理说应当推崇baidu多些,可我却更推荐google。原因很多,包括技术层面的,操作层面的,精神上的,文化上的。然而最大的原因,可能在于两者对于“他人”的态度方面。这个“他人”,包括了普通用户,网站主,广告主,程序设计员与竞争者。

很长一段时间,google都实行着相当“白痴”的策略。98年-2002年,google页面丑陋,功能单一,也想不出什么好手段来宣传自己,网站的功能也不过是Yahoo早已抛在脑后的搜索。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创始人page奇思妙想而得的PR算法与HillTop算法。典型美国人的奇想。

Baidu呢,李sir作为当时号称全世界搜索技术最强的前三名,一出现便相当有派头,百万的风险投资也是拿得妥妥当当。就搜索技术而言,我相信baidu的实力。可如同做人,你有能力不代表你这个人就受人喜欢。


前面说到两者对于“他人”的态度是不同的。Google对他人的态度是什么呢?就我看来,google很多时候对他人是“不屑一顾”,然而那是一种小孩子的不屑一顾。但更多时候,google又像小孩子带着略带得意的表情对我们说,“你看,这是我的好东西,我们一起用用看。

Baidu呢,他不是不屑一顾,而是对用户相当重视。但他的重视在于对商业资源的深层次挖掘。将潜在用户变成当前用户,将当前用户变成钱。

到底那个更“白痴”?我有时候会在思考这样的问题。

Google在很多时候的举动是盲目的,无厘头的,却很吸引人;Baidu的功能是实用的,热闹的,却少了那么一点点有趣。

Baidu以为自己是新一代的代表,在我看来,您还没开始就已经老了。。Google恐怕自己都搞不清自己是谁,但他真是新一代的代表。

以上是对于普通用户,两者之间态度的差异。对于网站主,广告主,程序设计员与竞争者,两者的态度则是更微妙。

广告,广告联盟,两者都做。这方面不要说谁抄袭谁,都不是首创。Baidu的广告联盟似乎具有独占性,现在不知变了没有。对于广告主,baidu显然是大度了许多,只要有钱又不犯法,统统过来吧。对于程序设计者,至今我没有看到什么开源资源等值得关注的地方。对于竞争者,例如google,我就不说什么了。

而google呢,很多时候这样的分类分析对于他没有用,因为他是平等自由精神下有趣的无厘头。当然,随着埃里克?施密特的进入,这样的无厘头去掉很多;随着李开复的加盟,在中国,平等自由的意义也有了新的解释。

对于网站主,google将一部份主动权放在他们身上,因为google知道自己笨,搞不定那么多天才站长(真正的Web2.0思想)。对于广告主呢,google的势利也很明显,与baidu的区别在于投google钱的比较多。对于程序员,google的开源思想让很多人推崇。对于竞争者,google的态度,我不知道。谁又知道呢?

不管怎么说,在对于“他人”态度方面,我更喜欢google一些。对他人的态度更能反映出一个企业的内心,真正的文化内核。Baidu不是不好,却不是一个境界。绝不是说baidu的文化哪里就差了,文化之间没有任何可比性,只是我不喜欢而已。

baidu的李sir曾说过在五年之内赶出google,我在等着看。李sir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在想些什么呢?利用技术优势,利用本土优势,还是利用人际的关系,利用Great firewall的威力?这些我都不得而知。五年不长也不短,我拭目以待,尤其是在李开复先生加入以后,我更要拭目以待。


另:baidu的独特功能也真是太少了,除了MP3搜索和风云榜,麻烦多点创新。当技术创新不足以推动应用层面的创新时,baidu应该去想些旁门左道。

说实话,除了中文搜索技术,其它技术而言,baidu和google真没有什么可比性。

道非道乱书
版权所有,违者“不”究。


Technorati Tags: , , , , , ,

对不起了,老祖宗,百度又把您玩了一把(a young googler's letter)

消费者是产品或者服务的最终消费者,也是商业价值链最后形成闭环的一个关键环节。对消费者的意见和看法一定要重视,否则商业公司会失去立足之地。但在对消费者意见的处理上,各家公司很不一样:有天天忙着如何提高销售额在渠道卖场中讨生活的厂家,他们的800免费咨询电话往往无人接听;也有把消费者的看法真正重视并以此为契机提高的,这对互联网公司以体验经济为核心的商业模式来讲尤其尤其重要和致命。

在需求-产品或服务-商业价值实现的过程中,消费者既是起点,更是终点,然后又是起点,独立支撑其了生生不息的螺旋。对需求的挖掘是第一步,这构成了商业存在和可能性的基石。用产品或者服务对其进行满足则取决于商家能力,如果能够成功构建合适的产品或服务并营销出去,创造出商业价值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这种基本的链条和过程其实也是分层次的,国内的n多企业似乎还处在非常基础的层面上,总体表现就一个字:急。

号称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和服务商,百度近期推出了一个广告,叫《我知道》,中心思想是说Google对中文的理解是很肤浅的,而百度才是最棒的。当me在培训中心的大屏幕上首次看到此广告的时候非常惊讶,惊讶于百度的“创意”--居然用上了老祖宗的讽喻“句逗之不知”,惊讶于小姐、尼姑以及唐姓秀才的喧闹和狂妄--为什么不自夸中国话说的标准呢,惊讶于赤裸落的攻击性--洋人吐血是百度的最终目的吗。

有网友评论说,“百度笑Google,大家笑百度”。me只觉得悲哀,丢人。说实话,百度的搜索me偶尔也会用,尤其是在Google被封的时期,对其产品和服务感觉很一般,但还说不上讨厌,甚至对其贴吧等产品感觉还是不错的。但此广告一出,me胃口倒尽。竞争居然是如此层次,更夹杂对中国文化的亵渎性使用。吖,呸。

广告是厂商和消费者进行沟通的一种工具。百度的先生女士们,你们考虑消费者的感受了吗!

刚在bloglines上看到Google官方博客网站上发布的一篇文章,消费者的信。是一个12岁的小女孩写给Google诉说自己使用Google产品比如gmail、google等感受的,源文发布在googlepages上,地址为 this essay,有兴趣可以看看。

一个是切实的把握拥护需求,为消费者提供美好的使用体验并形成口碑传播,另外则是赤裸落的攻击和不怕家底薄的宣扬,孰优孰劣不言自明。也许me本不当对伟大的上市公司评头论足,但消费体验如何,大家应该是有公论吧。

学西方没错,超越更是我们的终极目的,但别糟蹋了老祖宗的东西又显得很下三烂,千万别,因为那样太不划算。


Technorati Tags: , , , , , ,

星期三, 七月 12, 2006

适应训练(rehearsal)

齐达内在2006德国世界杯决赛中嘎然而止,终止了一种工作方式--足球,可能转向另外n种方式--非足球,但现在n这个变量被赋予的值为“渡假”。作为足球运动员,作为足球明星,作为足球场上的“艺术大师”,齐达内是否能彻底摆脱足球目前非常难说,但其退役后对非运动员身份的适应可能会需要很长的时间。

大师级别的人物有很多,随着年龄的老去,无一例外都要离开自己成名的舞台。乔丹选择了高尔夫球,马拉多纳选择了high,齐达内会选择什么呢?吾辈无从知晓,只是希望别太出格就行咯。

因为对军事并非很感兴趣,这两天看《超限战》的时候老是无精打采的,不过其中有句话印象还比较深刻,大意是说“大多数成功者更喜欢在成功的轨道上自由滑行”。现在的问题是如果跑道换了,还能持续滑行吗?但生活的奥妙在于,不管是否能够滑行,向前走是必须的,哪怕起初有点跌跌撞撞。

《假如你是我》是部电影,韩国人拍的,分别从六种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人的角度看生活,其中一个是有关脑瘫病人的,片名叫cross,me理解为“穿越”。其中一个章节叫 rehearsal。主人翁拄着双拐在车流不息的马路上来回横渡的场景让人荡气回肠。不管自身有什么障碍,面对生活是必须的,也是有办法的。身体障碍属于天灾,我们不能再人为的制造事端,而是积极的投入生活,虽然会和平常人很不一样。

适应仅仅是个过程,训练是为了保障其效果,最后是投入无限美好的生活成为芸芸众生中的一份子。这个流程,应该很简单!

注:

网络上查询rehearsal在 英文的定义结果:

  • a
    practice session in preparation for a public performance (as of a play
    or speech or concert); "he missed too many rehearsals"; "a rehearsal
    will be held the day before the wedding"
  • (psychology) a form of practice; repetition of information (silently or aloud) in order to keep it in short-term memory



  • Technorati Tags: , , , , , , ,